深圳特区作为“创新之都”,每年都吸引了数不清的来自全国各顶尖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前来寻梦。
除此之外,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地方高校通过恰当的办学模式和策略,毕业生照样在深圳很吃香,甚至校友里还涌现出不少行业大佬,江西工程学院就属于这种类型。
江西工程学院位于新余市,前身是创始于1983年10月的新余无线电培训班,历经新余电子技术学校、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、江西渝州电子工业专修学院等办学阶段,2001年升格为高职层次的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,2014年又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江西工程学院。
虽然只是一所来自江西小城市的高校,江西工程学院自建校以来就开始“跟着市场走”,始终瞄准国家和社会急需人才的电子信息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领域,成绩斐然,部分专业甚至有能够和21高校“掰手腕”,并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部“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”实施单位,是全国48所入选高校之一,更是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。
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,江西工程学院最值得关注的,应该是其为学生打造的就业和发展平台了。
一直以来,江西工程学院不断推进产学研和校企合作办学,先后建设了华为ICT学院、智能制造学院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,直接和腾讯、富士康这些“大厂”挂钩,学生大三时就可以进“2+1+1”培养计划,跟着“大厂”的资深工程师做项目(如开发智慧校园APP),毕业生可以无缝对接生态链企业。
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,江西工程学院采取“错位竞争”策略。如近年来深圳重点布局的芯片领域,深圳本地高校重点搞芯片研发,江西工程学院则专注培养封装和应用端人才,形成上下游互补。
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,不仅学生的专业水平过硬,还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,深受深圳以及大湾区用人单位欢迎,每年有40%以上毕业生去到深圳发展,选择留在大湾区的毕业生占比超过80%。比亚迪、大疆等“大厂”的HR对江西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是这样评价的:江工学生技术扎实,学新东西特别快!
除了面向深圳乃至大湾区的“大厂”对口培养应用型人才,江西工程学院还鼓励学生自主创业。
学生在校学习期间,“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”,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。学生毕业后,鼓励学生进行“先就业—后择业—再创业”三步走战略,并且早在90年代,就在深圳设了办事处,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。
在这样的模式下,江西工程学院的校友中涌现出LED巨头木林森的创始人孙清焕、智能制造领域的李国平等一批行业大佬。这些杰出校友也积极回馈学校,不仅面向学弟学妹提供大量工作岗位,还纷纷返赣投资,兴办企业,建设家乡。
据不完全统计,江西工程学院对赣的总投资金额近300亿元,居全省高校榜首。
2024年高考,江西工程学院在江西本科批的最低分/最低位次为465/129829(物理类)、485/39984(历史类),专科批最低分/最低位次为323/148076(历史类);在河南本科二批的最低分/最低位次为437/257272(理科)、455/73188(文科);在湖南本科批的最低分/最低位次为448/156242(物理类)、466/40716(历史类),专科批最低分/最低位次为375/240084(物理类);在山东普通类一段的最低分/最低位次为455/290960,普通类二段的最低分/最低位次为271/622867。